气在天者,受于鼻而喉主之;在水谷者,入于口而咽主之。所至之处,各有其部,如少阴之脉行舌本,少阳之脉循耳颊,阳明之脉环唇口。
厥则阳气并于上,阴气并于下。太阴者,手太阴之气口也。
一下、三下,谓一次、再次、三次也。如阳虚者喜春夏,阴虚者喜秋冬,病在肝者愈于夏,病在心者愈于长夏,病在脾者愈于秋,病在肺者愈于冬,病在肾者愈于春,皆其义也。
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。发而为病,一名元气不纳,一名元阳外越,一名真火沸腾,一名肾气不纳,一名气不归源,一名孤阳上浮,一名虚火上冲,种种名目,皆指坎中之一阳也。
皆乘所不胜,此不次之道也。巨阳主气,气言表也。
背曲肩随亦脏气之失强也。三周者,谓三遇所胜之日而后已。